三明全境乡村习俗保护条例实施,非遗守护人基金同步设立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近日,三明市全境正式实施《乡村习俗保护条例》,标志着该市在保护乡村传统文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与此同时,三明市12个县区同步设立非遗守护人基金,旨在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千年文化瑰宝得以延续。
《乡村习俗保护条例》的实施,旨在全面保护三明市乡村传统文化,包括民间信仰、传统节日、民间艺术、民间工艺、民间文学、民俗活动等。该条例明确了乡村习俗的保护范围、保护措施和保护责任,为乡村习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。
条例规定,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乡村习俗的保护工作,建立健全乡村习俗保护体系,对具有重要历史、艺术、科学价值的乡村习俗进行抢救性保护和传承。同时,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参与乡村习俗的保护和传承,形成政府、社会、民间共同参与的保护格局。
在非遗守护人基金设立方面,三明市12个县区同步启动了相关工作。非遗守护人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,包括非遗传承人的培养、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、非遗活动的组织策划等。基金的设立,将为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有力支持。
非遗守护人基金的设立,旨在激发社会各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保护意识。通过设立基金,可以更好地调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,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基金还可以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,帮助他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三明市在实施《乡村习俗保护条例》和设立非遗守护人基金的过程中,注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活动,让群众深入了解非遗文化,增强保护意识。此外,还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,让非遗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。
据了解,三明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,包括木偶戏、剪纸、竹编、陶瓷等。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,对于传承民族精神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通过实施《乡村习俗保护条例》和设立非遗守护人基金,三明市将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,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下去。
总之,三明市全境实施《乡村习俗保护条例》和设立非遗守护人基金,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遗产保护战略的重要举措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三明市将继续加大对乡村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,让这些千年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- • “三明‘跨村联建’模式助力全省发展,203个薄弱村集体收入突破五十万”
- • 台湾杨时宗亲会返乡祭祖,捐赠宋代龟山先生画像传承文化
- • 华为工业互联网中心落地,300家企业接入数字孪生平台,开启智能制造新时代
- • 三明废弃矿山生态修复PPP项目招标启动,社会资本参与度领跑全省
- • 将乐擂茶器皿艺术展:陶碗木勺里的千年茶道美学
- • “AI护林员”助力福建将乐龙栖山,盗伐案件同比下降90%
- • 宁化举办首届黄慎文化艺术节,传承与创新共绘文化新篇章
- • 三明跨境电商综试区挂牌,Shein首个山区智能仓落户沙县,助力福建山区经济腾飞
- • 明溪夏阳乡观鸟经济蓬勃发展,年接待国际鸟友超万人次
- • 永安石墨烯产业园携手宁德时代,研发超快充电池,5分钟续航500公里,引领新能源汽车革命
- • 三明市第一医院“移动医院”下乡,助力偏远乡镇健康服务全覆盖
- • 泰宁大金湖:渔民转型护湖员,生态补偿金覆盖全部退捕家庭
- • 三明市创新探索“秸秆变废为宝”新模式,年处理农业废弃物20万吨
- • 尤溪桂峰村荣膺“全国最佳古村落旅游目的地”,传承千年文化魅力
- • 将乐家庭医生签约率超90% 重点人群随访全覆盖,守护群众健康防线
- • 将乐常口村“生态股票”创新分红模式,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.3万元
- • 尤溪桂峰古村荣膺“世界最佳旅游乡村”称号,古厝民宿入住率高达90%
- • 泰宁朱口镇“稻田养螺”试验成功,亩均增收3000元惠及百户
- • 泰宁全域旅游示范区收入破80亿,夜游大金湖成全国标杆
- • 将乐高唐镇“防返贫监测平台”预警,精准帮扶200户边缘家庭
- • 千年传承的匠心独运:泰宁游浆豆腐亮相央视《非遗里的中国》,菌种库全球共享展现中华瑰宝
- • 永安实验小学“竹编非遗工坊”作品惊艳亮相国际手工艺博览会
- • 尤溪试点“乡村CEO”聘任制,海归硕士成功运营古村年营收翻番
- • 泰宁梅林戏传承人带徒计划启动,非遗演出年收入超千万,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
- • 宁化河龙贡米签约长三角市场,年销售额增长4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大田对接泉州产业转移,机械铸造订单增长200%:产业升级助力县域经济腾飞
- • 永安青水畲族“三茶六礼”婚宴火爆,预约已排至2026年!
- • 尤溪梅仙光饼携手国潮快闪店,朱元璋IP联名款抢购一空,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
- • AI助教助力山区小学,乐高唐镇英语教学成效显著,及格率提升50%
- • 三明推广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,助力农民亩均增收超2000元
- • 三明籍院士领衔,打造“闽学基因”跨学科研究团队,助力福建文化传承与创新
- • 闽西北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在三明正式投入运营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三明市推出“四季农事节”,体验农耕文化,畅享田园风光
- • 三明全域打造“二十四节气小镇”,春分祈福秋分晒秋成网红打卡点
- •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成功申报国家级非遗,全球首家技艺传习馆盛大开馆
- • 宁化石壁村客属商会助学20年,谱写3000学子圆梦大学新篇章
- • 宁化泉上镇春耕开犁礼:百头水牛披红绸祈愿丰年
- • 三明市发布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规划,力争目标产业规模突破800亿
- • 三明沙县小吃原料基地年产量突破50万吨,助力农户增收10万户
- • 建宁“无废乡村”试点全域铺开,秸秆转化生物质燃料利用率达95%
- • 清流氟化工携手台积电,高纯电子级氢氟酸打破海外垄断格局
- • 泰宁梅林戏文化节启幕,古镇夜演再现明清戏曲盛景
- • 三明林权改革迈向3.0版:区块链技术助力林权秒级交易
- • 沙县富口“同心锁祈愿林”落成,百对夫妻共赴古礼结发仪式,传承爱情经典
- • “永安笋农喜获丰收,区块链溯源系统助力竹笋出口价格翻倍”
- • 永安洪田镇林改记忆馆开馆,见证林改红利惠及全镇脱贫人口
- • 明溪微雕大师匠心独运,0.5毫米字刻革命诗词《红色记忆》系列
- • 清流冷泉鱼荣膺欧盟认证,出口订单激增300%,助力我国水产品走向世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