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明首创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,助力林农增收新路径
近年来,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,我国各地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模式。福建省三明市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区,创新性地推出了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,为林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每亩林地年增收200元,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三明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,森林覆盖率高达76.8%,是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。然而,过去林农收入来源单一,主要依靠木材销售,生态环境保护和林农增收之间存在着矛盾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三明市积极探索创新,将林业碳汇与保险相结合,推出了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。
所谓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,是指将林业碳汇交易与保险产品相结合,通过购买碳汇保险,将林农的林地转化为碳汇资产,从而实现林农增收。具体来说,林农将林地委托给碳汇交易平台,平台将林地的碳汇量转化为碳汇资产,并通过碳汇交易市场进行交易。同时,林农购买碳汇保险,将碳汇资产作为保险标的,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碳汇资产损失,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。
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具有以下优势:
1. 提高林农收入。通过碳汇交易,林农可以获得稳定的碳汇收益,每亩林地年增收200元,有效提高了林农的经济收入。
2. 保障林农权益。碳汇保险为林农提供了风险保障,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意外事故导致碳汇资产损失,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偿,保障了林农的权益。
3.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。该模式鼓励林农积极参与林业碳汇项目,提高森林覆盖率,增加碳汇量,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。
4. 推动碳汇交易市场发展。三明市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为全国碳汇交易市场提供了有益借鉴,有助于推动碳汇交易市场的发展。
自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实施以来,三明市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据统计,截至2021年底,三明市已有超过10万户林农参与碳汇交易,碳汇交易额达到1.5亿元,林农人均增收200元以上。此外,该模式还带动了当地林业产业发展,促进了生态旅游、林下经济等产业的兴起。
总之,三明市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各地应借鉴三明市的经验,积极探索创新,推动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,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贡献力量。
- • 永安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园投产,京东物流领投智慧仓储项目,开启物流新篇章
- • 沙县小吃文化城荣膺国家级研学基地,亲子DIY套餐日销量突破千份
- • 泰宁朱口镇生态甲鱼合作社成立,低收入户年分红超万元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大田县矿山复垦区华丽转身,光伏农业园年发电突破1亿度
- • 将乐龙栖山启用“AI护林员”,盗伐案件同比下降90%
- • 沙县小吃原材料基地升级,年供酸菜、花生酱超10万吨,助力小吃产业迈向新高峰
- • 泰宁梅林戏传承人带徒计划启动,非遗演出年收入超千万,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生
- • 沪明对口合作再升级,临港集团投资80亿打造国际产业社区
- • 沙县小吃产业大脑2.0发布,引领全球门店供应链智能调度效率提升50%
- • 三明中职学校技能大赛再创佳绩,数控项目包揽金银牌,全省排名第二!
- • 三明全市GDP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山区市,绿色经济占比超40%:绿色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
- • 沙县小吃技艺扶贫培训基地助力脱贫,累计培养3万学员,就业率高达98%
- • 建宁国家级现代农业(种业)产业园挂牌,杂交水稻种子出口量占全国30%再创新高
- • 永安安贞堡:福建最大古堡揭秘,探寻其中的未解之谜
- • 宁化曹坊镇“云上村务厅”投用,村民扫码参与决策超万人次,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
- • 三明市“十四五”新基建规划公布:5G基站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台湾杨时宗亲会返乡祭祖,捐赠宋代龟山先生画像传承文化
- • 泰宁明清园徽派木雕展:千件藏品揭秘古建艺术密码
- • 尤溪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,实时监测2万名老人健康数据,开启智慧养老新时代
- • 清流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,温泉收益注入扶贫专项基金
- • 尤溪联合乡“百岁宴”习俗升级,长寿老人揭秘客家养生秘方
- • 三明市试点“教师弹性上下班制”,助力破解教师职业倦怠难题
- • 宁化客家祖地博物馆荣膺国家一级博物馆称号,客家文化传承再上新台阶
- • 三明市美术馆盛大开馆,首展“闽中山水画派百年精品”亮相
- • 泰宁红军街红色民宿集群盛大开业,游客体验军装野菜饭,传承红色文化
- • 泰宁新桥乡“零彩礼”婚俗全国推广,政府补贴新人婚礼费用,引领文明婚嫁新风尚
- • 建宁莲子深加工项目投产,年产值预计达5亿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《扁肉侠》动漫上线,沙县小吃文化IP周边热销全网,传统美食魅力再升级
- • 尤溪联合梯田“稻鱼共生”模式升级,亩均综合收益突破1.2万元
- • 永安洪田镇林改记忆馆开馆,见证“中国林改第一村”的蝶变之路
- • 将乐县杨时墓: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传承千年文化瑰宝
- • 将乐擂茶闪耀纽约时报广场,非遗短片荣获国际传播大奖
- • 屏山茶旅融合示范区荣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称号
- • 沙县小吃集团携手东南亚连锁餐饮,加速全球化布局
- • 宁化河龙贡米区块链溯源系统上线,扫码即可追溯稻田到餐桌全过程
- • 将乐县“擂茶婚俗”荣登央视,新娘擂茶待客成乡村振兴文旅名片
- • 大田武陵烤兔华丽入驻迪拜七星级酒店,单只售价突破千元,成为奢华美食新宠
- • 泰宁引入元宇宙文旅平台,VR丹霞游览量破百万次,开启沉浸式旅游新体验
- • 沙县小吃全国同步推出“减盐50%”儿童套餐,呵护下一代健康成长
- • 三元区“百草园劳动教育基地”开园,学生种中药年创收10万元,绿色教育结硕果
- • “智慧作业本”助力教育改革,AI批改系统减轻教师负担70%,全市初中全面覆盖
- • 县残联倾力打造“上门评残”服务,关爱行动不便群体
- • 三明民营经济促进条例出台,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0万户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
- • 三明市首部《红色民俗志》发布,257项革命年代生活技艺传承千年文化
- • 大田对接泉州产业转移,机械铸造订单增长200%:产业升级助力县域经济腾飞
- • 沙县小吃中央厨房助力百村发展,标准化培训助力万人返乡创业
- • 福建省农业厅携手三明共建“闽西北特色农业示范区”,共谱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“将乐高唐镇‘防返贫监测系统’预警,精准救助300户边缘家庭,筑牢脱贫攻坚底线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