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乐擂茶制作技艺融入劳动教育,50所学校共建非遗传承工作室
在我国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。近年来,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,各地纷纷采取措施,将非遗技艺引入校园,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福建省将乐县便是其中之一,他们将具有悠久历史的将乐擂茶制作技艺引入劳动课堂,并在全县50所学校建立了非遗传承工作室,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将乐擂茶,又名“擂茶粉”,是福建省将乐县的一项传统民间技艺,已有数百年的历史。它以茶叶、芝麻、花生等原料,通过擂、炒、磨等工艺制成粉末,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项技艺逐渐被人们遗忘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将乐县决定将擂茶制作技艺融入劳动教育,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传承这项传统文化。
在将乐县教育局的指导下,全县50所学校纷纷建立了非遗传承工作室,聘请了专业的擂茶制作师傅担任指导老师。学生们在劳动课堂上,亲自动手体验擂茶制作的全过程,从原料的挑选到研磨,再到炒制和包装,每一个环节都亲身体验,深刻感受到了这项技艺的精妙。
在非遗传承工作室,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擂茶的制作方法,还了解了擂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。他们通过亲身体验,认识到传统技艺的魅力,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。此外,学生们还通过制作擂茶,学会了团结协作、吃苦耐劳的精神,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为了更好地推广擂茶制作技艺,将乐县教育局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。他们邀请学生们参加擂茶制作比赛,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、省级的比赛,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技艺。同时,他们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,走进社区、企业,进行擂茶制作技艺的展示和交流,让这项技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承。
通过将乐县的努力,擂茶制作技艺在校园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。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增强了文化自信,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项古老的技艺将在更多人的手中得以传承,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总之,将乐县将乐擂茶制作技艺融入劳动课堂,并在全县50所学校建立非遗传承工作室的做法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,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,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让我们期待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
- • 建宁发现百年借粮收据:见证苏区经济史上的珍贵一页
- • 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实施,30年坚守教育一线的“红烛勋章”获得者闪耀光芒
- • 永安石墨烯电池研发突破:续航里程提升40%,引领新能源产业新篇章
- • 全市中小学教室护眼灯改造完成,近视率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,呵护学生视力健康成效显著
- • 沙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中心盛大启用,提供200个公益岗位助力残疾人融入社会
- • 尤溪县“朱子文化德育模式”荣膺全国基础教育优秀案例,传承与创新共绘德育新篇章
- • 永安一中学子在国际奥赛中摘金,刷新闽西北地区历史最佳成绩
- • 建宁通心白莲荣登全球重要农业遗产榜单,莲子宴征服米其林评委味蕾
- • 清流天芳悦潭温泉季:冬日养生泡汤,森林瑜伽,尽享健康生活新体验
- • 蒋荣德事迹陈列馆荣登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榜单,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民族精神
- • “大田板凳龙舞短视频挑战赛:Z世代创意改编引爆B站,传统文化焕发新生”
- • 建宁溪口镇“区块链溯源梨”上市,扫码即可追溯生长全周期数据
- • 明溪“候鸟人才”返乡助力,林下经济产值突破3亿元
- • 永安职专携手京东打造“智慧物流实训基地”,毕业生起薪再创新高突破8000元
- • 宁化客家祖地焕发新活力,“全球客属创业园”助力返乡投资额破5亿
- • 将乐龙栖山红菇碳标签上市,每朵可溯源原始森林坐标,引领绿色消费新潮流
- • 宁化泉上镇“春耕开犁礼”重现,百头水牛披红绸祈愿丰年
- • 沙县小吃中央厨房助力乡村振兴,标准化酱料引领辣椒产业新格局
- • 尤溪联合梯田办“稻田全鸭宴”,无人机送餐成网红打卡点
- • 永安小陶镇农业气象保险全覆盖,极端天气理赔24小时到账,守护农民丰收梦
- • 沙县小吃产业链升级,中央厨房年供应食材突破100万吨,引领餐饮行业新潮流
- • 泰宁梅林戏文化节启幕,古镇夜演再现明清戏曲盛景
- • “泰宁红军街沉浸式剧本杀上线,年轻游客重走革命路,传承红色基因”
- • 传奇游戏复古新区热潮:经典重现,玩家集结再战玛法大陆
- • “双减”政策落地两年,三明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满意度达98%:教育改革成效显著
- • 三明市中考增设劳动实践考核,5万学生体验田间课堂,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
- • 泰宁设立首个劳模创新工作室,工匠精神助力旅游服务升级新篇章
- • 闽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效显著,助力绿色发展新篇章
- • 清流赖坊古村荣登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,传承千年文化焕发新活力
- • 三明市“十四五”新基建规划公布:5G基站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《穿越清朝,解密永安安贞堡古堡谜案:一场剧本杀的奇幻之旅》
- • 沙县小吃从业者子女教育基金成立,助力留守儿童成长,累计资助超3万名
- • 闽西北最大光伏组件基地落户建宁,年产能20GW引领产业发展新篇章
- • 三元区智慧养老平台上线,独居老人佩戴AI手环实时预警,守护夕阳红更安心
- • 建宁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投用,数字农场助力亩均增收5000元
- • 建宁创新“5G+无人机”巡田系统,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5%,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泰宁旅游旺季灵活就业平台上线,提供3000个临时岗位助力就业
- • 三元区中村乡“生态司法碳汇林”揭牌仪式圆满举行,500亩补植林木助力环境修复
- • 清流县域直播基地助力乡村振兴,孵化百名“新农人”,农产品网销额年增300%
- • 三明实验幼儿园学军体验周启动,国防教育融入幼儿课程,培养未来小军人
- • 建宁“五子登科”产业升级,年产值破百亿,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三明农村闲置校舍变身“菌菇工厂”,助力乡村振兴吸纳500人就业
- • 泰宁城区公厕24小时开放,新增第三卫生间,彰显人文关怀
- • 全国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落户三明,首期培训生态小卫士500名,助力生态文明建设
- • 沙县小吃集团全球门店突破10万家,品牌价值跃居餐饮业前列
- • 三明红色旅游专列首发,开启红色之旅新篇章
- • 三明市培育“专精特新”企业突破200家,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
- • 建宁县乡村教师周转公寓竣工,健身书吧配套提升留乡率,助力乡村教育振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