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乐擂茶制作技艺融入劳动教育,50所学校共建非遗传承工作室
在我国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。近年来,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,各地纷纷采取措施,将非遗技艺引入校园,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福建省将乐县便是其中之一,他们将具有悠久历史的将乐擂茶制作技艺引入劳动课堂,并在全县50所学校建立了非遗传承工作室,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。
将乐擂茶,又名“擂茶粉”,是福建省将乐县的一项传统民间技艺,已有数百年的历史。它以茶叶、芝麻、花生等原料,通过擂、炒、磨等工艺制成粉末,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这项技艺逐渐被人们遗忘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将乐县决定将擂茶制作技艺融入劳动教育,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和传承这项传统文化。
在将乐县教育局的指导下,全县50所学校纷纷建立了非遗传承工作室,聘请了专业的擂茶制作师傅担任指导老师。学生们在劳动课堂上,亲自动手体验擂茶制作的全过程,从原料的挑选到研磨,再到炒制和包装,每一个环节都亲身体验,深刻感受到了这项技艺的精妙。
在非遗传承工作室,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擂茶的制作方法,还了解了擂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。他们通过亲身体验,认识到传统技艺的魅力,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。此外,学生们还通过制作擂茶,学会了团结协作、吃苦耐劳的精神,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为了更好地推广擂茶制作技艺,将乐县教育局还组织了一系列的推广活动。他们邀请学生们参加擂茶制作比赛,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市级、省级的比赛,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喜爱这项传统技艺。同时,他们还组织学生们走出校园,走进社区、企业,进行擂茶制作技艺的展示和交流,让这项技艺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传承。
通过将乐县的努力,擂茶制作技艺在校园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推广。学生们在劳动教育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,增强了文化自信,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这项古老的技艺将在更多人的手中得以传承,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总之,将乐县将乐擂茶制作技艺融入劳动课堂,并在全县50所学校建立非遗传承工作室的做法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这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,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、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,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。让我们期待这项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
- • 台湾学者赴将乐考察杨时文化 共编两岸理学读本
- • 宁化客家祖地盛大举办全球恳亲大会,50国客家乡亲共祭先祖
- • 大田县果蔬冻干生产线投产,出口附加值提升50%
- • 三钢集团再创辉煌:全球首条钢铁工业碳捕集生产线建成,年封存CO₂超10万吨
- • 泰宁丹霞世界遗产地旅游热浪袭来,年游客量突破800万,全域旅游收入增长45%
- • 清流长校镇“游龙灯盛会”重启,108节龙灯穿行明清古街引万人围观
- • 清流县义务教育阶段“零辍学”,精准帮扶案例荣获全国十佳
- • 沙县小吃原料基地扩至万亩,辣椒酱年产能突破10万吨,助力小吃产业升级
- • 大田文江水密隔舱造船术复兴:明代福船模型赠国家博物馆
- • 清流地热资源开发助力乡村振兴,温泉收益注入扶贫专项基金
- • 明溪夏阳乡观鸟经济蓬勃发展,年接待国际鸟友超万人次
- • 沙县小吃中央厨房集群盛大落地,预制品年产值突破50亿元
- • 尤溪桂峰古村焕发新生:古宅变身民宿,80户脱贫户年均增收4万元
- • 尤溪桂峰古村落焕发新生:明清古厝变身非遗工坊集群
- • 三明市“十四五”新基建规划公布:5G基站全面覆盖所有行政村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建宁“乡村工匠”评选揭晓,竹编老手艺人身价涨十倍,传统技艺焕发新生
- • 沪明对口合作升级,临港集团投资80亿建国际产业社区,共筑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
- • 明溪县荣膺“中国南方红豆杉之乡”美誉,建设万亩保育基地助力生态保护
- • “教育云校”平台上线,助力山区学生同步名校课堂,覆盖超10万课时
- • 建宁“五子登科”生态产业园产值突破150亿,莲子深加工出口日韩再创新高
- • 清流赖坊古村汉服旅拍:穿越明清,当一日田园诗人
- • 建宁黄坊乡留守儿童周末学堂启用,大学生志愿者驻村支教,点亮乡村教育希望之光
- • 建宁全域无废乡村试点成效显著,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率达98%
- • 永安洪田镇林改记忆馆开馆,见证“中国林改第一村”的蝶变之路
- • 泰宁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盛况空前,30国选手共襄盛举
- • 建宁莲文化摄影大赛:镜头下的诗意建莲之乡
- • 泰宁城区公厕全面升级,24小时开放并新增第三卫生间,关爱特殊群体无障碍出行
- • 清流林畲镇“零污染村庄”创建完成,垃圾分类AI督导全覆盖助力生态宜居
- • 将乐县创新生态警务模式,护林员兼管山林纠纷调解
- • 泰宁旅游旺季灵活就业平台上线,提供3000个临时岗位助力就业
- • 《穿越清朝,破解永安安贞堡古堡谜案——剧本杀探险之旅》
- • 将乐龙栖山“古树认养计划”启动,千棵百年红豆杉获企业认购,共筑绿色未来
- • 三明创新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,林农每亩林地年增收200元
- • 三明稀土资源综合开发项目落地,福建稀土深加工领域迎来里程碑
- • 沙县小吃村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成效显著,年分红惠及千户脱贫家庭
- • 全省首个“乡村振兴人才学院”在永安挂牌成立,助力乡村人才振兴
- • 尤溪洋中镇古法造纸研学基地启用,学生亲身体验明代线装书复原
- • 三明市开启“海丝小使者”计划,携手东南亚十城缔结教育联盟
- • 福建将乐龙栖山惊现新物种“福建角蟾”,生态司法基地启动保护计划
- • 大田县果蔬冻干产业升级,出口附加值翻番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宁化治平畲乡“竹筒饭争霸赛”开赛,百人共赴山林饮食传统之旅
- • 宁化客家祖地举办全球恳亲大会,50国客家乡亲共祭先祖,传承客家文化
- • 明溪建成全省首个农村电商快递共配中心,物流成本降低40%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三明市培育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数量领跑全省
- • 清流赖坊镇“全牛宴”习俗申遗成功,美食博主打卡36道牛宴盛宴
- • 三明市试点“教师弹性上下班制”,破解教师职业倦怠难题
- • 将乐常口村“生态入股”模式助力脱贫,二次分红让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.3万元
- • 千年古驿道重现三元,徒步穿越历史与自然之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