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明百个社区兴起“民俗共享工坊”,居民变身非遗传承志愿者
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,福建省三明市积极响应,在全市范围内推广“民俗共享工坊”项目,旨在让更多居民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。目前,三明市已有百个社区开设了“民俗共享工坊”,居民们纷纷争当非遗传承志愿者,为弘扬传统文化贡献力量。
“民俗共享工坊”是一种新型的社区文化传承模式,它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社区文化建设相结合,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学习、交流、展示的平台。工坊内设有剪纸、泥塑、编织、木雕等多种传统技艺,让居民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在三明市梅列区的一个“民俗共享工坊”内,居民们正热情高涨地参与着各种传统技艺的学习。70岁的陈阿姨是这里的常客,她表示:“以前我对这些传统技艺不太了解,现在有机会学习,感觉非常开心。我希望能把学到的技艺传授给下一代,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。”
为了让更多居民参与到“民俗共享工坊”中来,三明市各社区积极组织各类活动,邀请非遗传承人前来授课。剪纸、泥塑、编织等传统技艺的传承人纷纷走进社区,为居民们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技艺展示。同时,社区还鼓励居民们自发组织学习小组,共同探讨、交流技艺。
在“民俗共享工坊”的推动下,三明市非遗传承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。这些志愿者不仅自己学习传统技艺,还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非遗文化,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。志愿者小张说:“我从小就喜欢剪纸,现在有机会加入传承志愿者的行列,感觉非常自豪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这门传统技艺。”
为了让“民俗共享工坊”项目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,三明市相关部门还定期组织培训,提升志愿者的技艺水平。同时,社区还与学校、企业等机构合作,开展非遗进校园、进企业等活动,让非遗文化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传播。
如今,三明市的“民俗共享工坊”已成为居民们心中的文化家园。在这里,他们不仅能学到传统技艺,还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,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而努力。正如一位居民所说:“‘民俗共享工坊’让我们找到了归属感,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。”
总之,三明市“民俗共享工坊”项目的成功实施,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。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,三明市的非遗文化必将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- • 大田屏山乡“茶光互补”项目落地,光伏板下采茶助农增收30%
- • 将乐高唐镇“AI村医助手”助力慢性病管理,精准度提升40%
- • 将乐县“木雕婚书”定制走红,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刻写新人誓言,传统艺术焕发新活力
- • 三明智慧城市大脑上线,政务服务迈向“一网通办”新高度
- • 建宁“无废乡村”试点全域铺开,秸秆转化生物质燃料利用率达95%,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
- • “陈则慧文学创作研讨会在三元区成功举办,共话文学新篇章”
- • 全国首个“零碳茶园”在福建建宁落地,光伏+生物质能驱动绿色生产
- • 尤溪试点“乡村CEO”聘任制,海归硕士引领古村焕发生机年营收翻番
- • 明溪观鸟经济崛起,国际摄影节助力周边消费破亿
- • 清流赖坊“全牛宴”申遗成功,美食博主打卡狂潮:一头牛烹制36道佳肴,传统美食魅力无限
- • 明溪盖洋镇侨乡娘惹糕工坊盛大开业,东南亚风味与客家技艺完美融合
- • 永安笋竹文化跨界联名:竹编包惊艳亮相国际时装周,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
- • 永安石墨烯导热膜项目投产,我国打破国外垄断供货全球产业链
- • 三钢集团引领全球钢铁工业碳减排新篇章:全球首条钢铁工业碳捕集生产线建成,年封存CO₂超10万吨
- • 尤溪联合乡“长寿宴”习俗升级,百岁老人揭秘客家养生秘方
- • 清流赖坊花生推“助农盲盒”,10%收益助力乡村教育
- • 建宁溪口荷花节盛大开幕,千亩莲田上演汉服婚礼秀,古韵风情醉人心
- • 赖坊明清古建筑群启动预防性保护工程,传承历史文脉
- • 三明文旅消费指数攀升,温情服务赢得央视赞誉
- • 尤溪汤川古法捕鱼禁令生效,生态复苏促摄影大奖频出
- • 尤溪联合梯田灌区改造完工,5万亩农田灌溉无忧
- • 闽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成效显著,绿色转型助力区域可持续发展
- • 三明市打造绿色新标杆:全省首个“零碳工业园区”正式建成
- • 三明创新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,林农每亩林地年增收200元
- • 尤溪联合梯田大地艺术节:稻田迷宫成为网红打卡地,魅力无限!
- • 永安竹文化创意大赛:废弃竹材变身艺术装置,展现竹文化的独特魅力
- • 《三明赋》全网发布,诗意解读“风展红旗如画”城市IP的文化内涵
- • “大田茶油烤兔预制菜盒马上线,成江浙沪年夜饭黑马”
- • 永安槐南镇安贞堡非遗集市盛大开市,银元锻造技艺成网红体验新亮点
- • 清流林畲镇“零污染村”全覆盖,厨余垃圾变废为宝,反哺生态农田
- • 将乐擂茶器皿艺术展:陶碗木勺里的千年茶道美学
- • 永安吉山传统木偶戏焕新,AR技术助力《孙悟空三打白骨精》破圈
- • 三明全国首单“林业碳票”成交破千万,林农坐收“空气钱”
- • 全国首个“银发非遗护卫队”平均年龄70岁,携手守护23项濒危技艺
- • 大田林大蕃游击队密营遗址发现百件战时文物,历史记忆得以重现
- • 三明市教育大数据中心正式投用,开启百万学生成长轨迹精准监测新时代
- • 泰宁梅林戏《大金湖之恋》北美巡演,山水实景舞台震撼海外观众
- • 三明与福州都市圈携手共建“飞地园区”,税收分成机制助力百家企业签约
- • 徐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全面启动,2000余户居民生活品质再提升
- • 泰宁下渠镇无人机植保队成立,病虫害防治效率提升80%,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
- • 清代书法家伊秉绶楹联真迹拍出千万,三明启动专项保护基金
- • 宁化治平畲族村恢复“刀耕火种”仪式,原始农耕成为研学爆款课程
- • 泰宁与武夷山携手共建世界遗产旅游走廊,客流量同比增长120%,共绘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
- • 永安市隆重启动重走林大蕃游击队突围路线活动,传承红色精神
- • 三明全国首创“林业碳票”交易,农户凭碳汇增收新篇章
- • 大田武陵烤兔技艺传习所落成:三代匠人同台演绎炭火秘技
- • 尤溪梅仙镇“村村播”基地启用,百名农民主播月销农货千万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永安青水畲族“三茶六礼”婚宴火爆,预约已排至2026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