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安洪田镇“林改夜校”开课,老支书培养百名振兴带头人
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洪田镇的“林改夜校”近日正式开课,吸引了众多村民前来参加。这所由老支书授课的“夜校”,旨在通过培训,培养出百名振兴带头人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。
洪田镇地处永安市西部,森林资源丰富,素有“绿色宝库”之称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林权改革的深入推进,洪田镇的林农们纷纷受益。然而,如何更好地利用林资源,提高经济效益,成为摆在当地林农面前的一大课题。
为解决这一难题,洪田镇党委、政府积极探索,创新举措,办起了这所“林改夜校”。该校以“提高林农素质、促进林业产业发展”为宗旨,聘请了有着丰富林业工作经验的老支书担任主讲教师。
“林改夜校”的课程内容丰富,既有林业政策法规、林业经营管理等理论知识,也有林业种植、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。授课形式灵活多样,既有集中授课,也有实地操作,让学员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实用的林业知识。
老支书授课经验丰富,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将复杂的林业知识传授给学员们。他强调,要实现乡村振兴,关键在于提高林农的素质,让他们掌握先进的林业技术,从而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和产量。
“林改夜校”的开办,受到了当地林农的热烈欢迎。许多学员纷纷表示,通过学习,他们对林业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,增强了发展林业产业的信心。
“以前我对林业知识了解不多,现在通过夜校的学习,我对林业产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。”一位学员激动地说。
据了解,自“林改夜校”开办以来,已累计培训学员百余名。这些学员在学成后,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带领更多村民发展林业产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
洪田镇党委书记表示,下一步,镇党委、政府将继续加大对“林改夜校”的支持力度,扩大培训规模,提高培训质量,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。
“林改夜校”的开办,是洪田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洪田镇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,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各项目标,让广大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。
- • 宁化县隆重启动《李世熊全集》编纂工程,传承历史瑰宝
- • 福建将乐龙栖山惊现新物种“福建角蟾”,生态司法基地启动保护计划
- • 将乐擂茶习俗荣登非遗名录,全民擂茶大赛精彩纷呈
- • 全国竹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永久会址落户三明:竹都迈向产业新高峰
- • 建宁通心白莲制作技艺展:探寻从池塘到舌尖的匠心传承之路
- • 三明市美术馆盛大开馆!首展“闽中山水画派百年精品”亮相
- • 尤溪试点“乡村CEO”计划,海归硕士成功运营古村营收翻两番
- • 沙县小吃文化城荣膺4A景区认证,游客可尽享“小吃大师课”美食盛宴
- • 徐碧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全面启动,2000余户居民生活品质再提升
- • 明溪新材料产业园投产石墨烯涂料,助力我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
- • 明溪肉脯干厂引入AI品控,毫米级监测纹理,确保口感如一
- • 尤溪县创新教育资源共享,区块链技术助力城乡教师教案互通率100%
- • 明溪微雕大师匠心独运,《千里江山图》国博展新篇,发丝间尽显朱熹诗词之美
- • “泰宁大田乡竹编元宇宙”上线,匠人直播定制虚拟非遗藏品,传承与创新共舞
- • 建宁中央苏区旧址VR体验:穿越时空见证反围剿战役的峥嵘岁月
- • 三明“森林康养+农业”模式获国家文旅部推广,绿色经济新引擎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三明稀土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成功落地,福建稀土深加工领域迎来新篇章
- • 台湾杨时宗亲会返乡祭祖,捐赠宋代龟山先生画像传承文化
- • 三明闽江源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挂牌,首日大宗交易额突破8亿
- • 桃源洞-鳞隐石林:联合申报世界地质公园,展现大自然的地质奇观
- • 将乐杨时家风故事获中纪委网站专题推介,传承优良家风助力党风廉政建设
- • 将乐龙栖山畲族“三月三”:山歌对唱与乌饭宴全攻略
- • 全国最大竹纤维生产基地在三明投产,助力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
- • 永安青水畲族“三茶六礼”婚宴火遍全网,预约爆满至2026年!
- • 三明非遗地图发布:探寻肩膀戏与池潭粽,感受活态传承的魅力
- • 泰宁大金湖有机鱼头预制菜全新上市,液氮锁鲜技术保障鱼头鲜美口感
- • 永安笋竹文化跨界联名:竹编包惊艳亮相国际时装周,展现中国传统文化魅力
- • 尤溪联合梯田灌区改造完工,助力5万亩农田灌溉保障
- • 三明首创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,林农每亩林地年增收200元,绿色财富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泰宁丹霞景区周边民宿改造助力村民增收,200户家庭喜获丰收
- • 永安曹远镇发现华南最大萤石矿储量为华南地区之最
- • 沙县小吃产业大脑上线,全球门店数据实时监测预警,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
- • 燕东街道社区医院增设儿科夜间门诊,助力缓解就医难问题
- • 农村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福建三明落地,发放信用贷款超80亿元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泰宁丹霞文旅融合示范区年接待游客破千万,夜间经济成新亮点
- • 全球沙县小吃门店破10万家,年营收超600亿元,成为文化输出标杆
- • 三明市首部《红色民俗志》发布,传承革命年代生活技艺
- • 县残联倾力打造“上门评残”服务,关爱行动不便群体
- • 三明市数字人民币试点启动,千万“绿色消费券”助力绿色消费新风尚
- • 宁化河龙贡米数字化种植基地建成,亩产增收400公斤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建宁创新“5G+无人机”巡田系统,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5%,助力农业现代化
- • 三明市区“一河两岸”夜经济带开放,光影秀点亮闽江源,打造城市新名片
- • 清流赖坊古法榨油:千斤木槌敲响千年农耕记忆
- • “三明试点农业巨灾保险,为农户提供坚实风险保障”
- • 大田茶产业技能培训助力万名茶农家门口就业
- • 三明市首部畲语动画《凤凰谣》上线,民族语言传承开辟新路径
- • 三明“跨村联建”模式升级,203个村庄共建产业联盟年产值突破百亿
- • 沙县小吃非遗工坊开课!全球首推“小吃制作元宇宙体验”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