将乐擂茶非遗工坊:亲手研磨一碗千年客家茶香
位于福建省三明市的将乐县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,有一种传承千年的茶饮文化——将乐擂茶。近日,我有幸走进将乐擂茶非遗工坊,亲手研磨一碗千年客家茶香,感受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。
将乐擂茶,又称客家擂茶,是福建省将乐县的传统名茶,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。这种茶的制作工艺独特,历史悠久,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。擂茶的制作过程繁琐,需要经过选茶、炒茶、磨茶、煮茶等多个环节,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制茶人的匠心独运。
走进将乐擂茶非遗工坊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茶树。工坊的主人热情地迎接我们,并详细介绍了擂茶的制作过程。首先,选用的是将乐当地特有的茶树品种——将乐乌龙。这种茶叶色泽翠绿,香气浓郁,是制作擂茶的上乘原料。
接下来,便是炒茶环节。炒茶师傅手法娴熟,将茶叶在锅中翻炒,使其散发出阵阵茶香。炒好的茶叶要经过筛选,去除杂质,然后才能进入磨茶环节。磨茶是擂茶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,需要将茶叶研磨成粉末。在工坊里,我们看到了古老的石磨,这是制作擂茶的传统工具。磨茶师傅将炒好的茶叶放入石磨中,一边研磨一边调整力度,直至茶叶研磨成细腻的粉末。
研磨好的茶叶粉末,接下来便是煮茶。将乐擂茶非遗工坊的师傅们选用的是当地的山泉水,这种水质清澈甘甜,非常适合煮茶。他们将研磨好的茶叶粉末放入茶壶中,加入适量的山泉水,用文火慢慢煮沸。煮沸后的擂茶,香气四溢,令人陶醉。
在品尝擂茶之前,师傅们还为我们讲解了一些关于擂茶的文化知识。将乐擂茶不仅是一种饮品,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象征。在客家地区,擂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,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在重要的节日、庆典以及家庭聚会中,擂茶都是必不可少的饮品。
品尝擂茶的时刻终于到来。我们亲手研磨的擂茶,色泽碧绿,香气浓郁。喝上一口,满口生津,回味无穷。这不仅仅是一杯茶,更是一份传承千年的文化。
在将乐擂茶非遗工坊的体验,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这份独特的文化传承。将乐擂茶,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,承载着客家人的智慧与情感。在新时代的背景下,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擂茶,让这份千年客家茶香,传承下去。
- • 大田铸造行业迈向智能新时代:“5G+工业机器人”应用全省推广
- • 清流县域直播基地孵化“新农人”,农产品网销额年增300%,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
- • 三明市推出“四季农事节”,感受农耕文化魅力
- • 宁化世界客属祭祖大典:全球客家游子共赴“精神原乡”
- • 将乐常口村生态股票分红喜讯:村民人均年增收1.8万元
- • 尤溪汤川乡“光伏新村”启用,屋顶发电年户均增收5000元,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三明市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成立,助力全市80%农业主体共谋发展新篇章
- • 莆炎高速三明段全线贯通,闽中物流圈辐射能力显著提升
- • 蒋荣德事迹陈列馆荣登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榜单,传承红色基因,弘扬民族精神
- • 尤溪梅仙光饼携手国潮快闪店,朱元璋IP联名款抢购一空,传统美食焕发新活力
- • 大田屏山乡智慧茶园:AI巡检助力助农,管理成本降低50%
- • 三明市设立台商投资集聚区,签约台资项目总投资超30亿元,共谋两岸经济合作新篇章
- • “三元区教育区块链证书首发,学生成长档案不可篡改,开启智慧教育新时代”
- • 大田林大蕃游击队密营遗址发现百件战时文物,见证红色历史
- • “将乐龙栖山开启‘碳汇+文旅’试点,游客购碳积分抵门票,绿色出行新风尚”
- • 沙县区高考本科上线率蝉联全市“七连冠”,素质教育评价全省第一,教育质量再创新高
- • 建宁县城关中学荷韵美育中心落成,百亩荷塘变身写生基地
- • 百姓戏台月月有戏,草根剧团年演超600场传承老手艺
- • 将乐“生态警务站”守护绿色家园,护林员变身脱贫户纠纷调解员
- • 将乐玉华洞溶洞音乐会首演:交响乐与钟乳石回声共鸣,开启音乐与自然交融新篇章
- • 全国首个“教育元宇宙实验室”在三明一中建成,开启未来教育新篇章
- • 清流温泉度假小镇签约央企投资,总投资额达30亿元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杨时故里启动“程门立雪”精神传承工程,弘扬传统文化教育新风尚
- • “建宁闽江源护水员公益岗助力300贫困户年增收2万+”
- • 建宁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启用,数字农场亩均增收5000元,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
- • 城区新建10公里滨水健身步道 全民健身再添好去处
- • 沙县小吃集团冲刺IPO辅导,力争成为“国民小吃第一股”
- • 闽西北最大冷链物流中心在三明正式投入运营,助力区域经济发展
- • 沙县小吃文化城沉浸剧场盛大开演,游客边吃拌面边感受迁徙史诗
- • 三明荣膺国家儿童友好城市,倾力打造50个“口袋乐园”
- • 将乐县创新“林票”制度,盘活森林资源超50万亩
- • 泰宁大金湖启用智慧护水系统,AI实时监测水质护航世界自然遗产
- • 三明首创“林业碳汇+保险”模式,林农增收200元每亩,绿色财富双赢新篇章
- • 将乐常口村生态股票创新模式,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2.3万元
- • 清流氟化工携手台积电,高纯电子级氢氟酸打破海外垄断格局
- • 三明市博物馆盛大启幕“伊秉绶书法艺术特展”,传承千年书法魅力
- • 大田美人茶文化节盛大开幕,茶旅融合助力农户增收3万元
- • 兴沙县水美土堡群:探寻闽中古民居的军事防御密码
- • 三明与上海联建“飞地科研中心”,20个院士项目落地转化,共筑创新高地
- • 三明市教师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成立,年服务教师超万人次,助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
- • 三明推广“稻渔综合种养”模式,亩均增收超2000元,助力乡村振兴
- • “将乐高唐镇AI村医助手上岗,慢性病管理覆盖率达100%”
- • 三明职业教育园区启用,助力产业技术工人培养迈上新台阶
- • 宁化硅基新材料基地投产,光伏玻璃产能跃居华东前三,助力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
- • 嵩溪镇智慧养老院投用,智能设备守护孤寡老人安全,开启养老新篇章
- • 三明市携手厦门大学共建“闽西革命老区发展研究院”:共筑红色传承与发展新篇章
- • 尤溪县“朱子家训实践校”荣获全国德育示范案例,传承传统文化,培育时代新人
- • “永安AI教师助手”助力教育革新,备课效率提升70%,全省教育系统全面推广